1、開展防火教育,提高群眾對防火意義的認識。建立健全群眾性義務消防組織和防火安全制度,開展經常性的防火安全檢查,消除火險隱患,并根據生產氧氣性質,配備適用和足夠的消防器材。
2、認真執行建筑防火設計規范。廠房和庫房必須符合防火等級要求。廠房和庫房之間應有安全距離,并設置消防用水和消防通道。
3、合理布置生產工藝。根據產品原材料火災危險性質,安排、選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設備和工藝流程。性質不同又能相互作用的物品應分開存放。具有火災、爆炸危險的廠房,要采用局部通風或全面通風,降低易燃氣體、蒸氣、粉塵的濃度。
4、易燃易爆物質的生產,應在密閉設備中進行。對于特別危險的作業,可充裝惰性氣體或其它介質保護,隔絕空氣。對于與空氣接觸會燃燒的應采取特殊措施存放,例如,將金屬鈉存于煤油中,磷存于水中,二硫化碳用水封閉存放等。
5、從技術上采取安全措施,消除火源。例如,為消除靜電,可向汽油內加入抗靜電劑。油庫設施包括油罐、管道、卸油臺、加油柱應進行可靠的接地,接地電阻不大于30歐;乙炔管道接地電阻不大于20歐。往容器注入易燃液體時,注液管道要光滑、接地,管口要插到容器底部。為防止雷擊,在易燃易爆生產場所和庫房安裝避雷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