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璉最后的結(jié)局
胡璉最后的結(jié)局
胡璉1977年6月22日,病逝于臺北,享年七十歲。家屬親友遵從遺命將遺體火化,骨灰靈葬于金門水頭灣海面,并于金城鎮(zhèn)建“伯玉亭”以茲紀念。胡璉原名胡從祿,后改名胡璉,又名俊儒,字伯玉,陜西華州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yè)。在陳誠的土木系部隊中歷任連長、營長、團長,抗戰(zhàn)后歷任旅長、副師長、師長,1944年8月升任18軍軍長,后又升任第12集團軍副司令。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整編第11師師長、18軍軍長、第12兵團副司令。1949年去臺灣,為首任金門防衛(wèi)司令部司令官,兼福建省主席,后升任陸軍副總司令。1964年前往南越,歷時8年。回臺灣后受聘為總統(tǒng)府戰(zhàn)略顧問,晉級陸軍一級上將。國民黨七至十一屆中央委員。1974年申請附讀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治宋史及近現(xiàn)代史,著有《泛述古寧頭之戰(zhàn)》,《金門憶舊》等。
導讀胡璉1977年6月22日,病逝于臺北,享年七十歲。家屬親友遵從遺命將遺體火化,骨灰靈葬于金門水頭灣海面,并于金城鎮(zhèn)建“伯玉亭”以茲紀念。胡璉原名胡從祿,后改名胡璉,又名俊儒,字伯玉,陜西華州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yè)。在陳誠的土木系部隊中歷任連長、營長、團長,抗戰(zhàn)后歷任旅長、副師長、師長,1944年8月升任18軍軍長,后又升任第12集團軍副司令。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整編第11師師長、18軍軍長、第12兵團副司令。1949年去臺灣,為首任金門防衛(wèi)司令部司令官,兼福建省主席,后升任陸軍副總司令。1964年前往南越,歷時8年。回臺灣后受聘為總統(tǒng)府戰(zhàn)略顧問,晉級陸軍一級上將。國民黨七至十一屆中央委員。1974年申請附讀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治宋史及近現(xiàn)代史,著有《泛述古寧頭之戰(zhàn)》,《金門憶舊》等。

胡璉1977年6月22日,病逝于臺北,享年七十歲。家屬親友遵從遺命將遺體火化,骨灰靈葬于金門水頭灣海面,并于金城鎮(zhèn)建“伯玉亭”以茲紀念。
胡璉原名胡從祿,后改名胡璉,又名俊儒,字伯玉,陜西華州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yè)。在陳誠的土木系部隊中歷任連長、營長、團長,抗戰(zhàn)后歷任旅長、副師長、師長,1944年8月升任18軍軍長,后又升任第12集團軍副司令。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整編第11師師長、18軍軍長、第12兵團副司令。1949年去臺灣,為首任金門防衛(wèi)司令部司令官,兼福建省主席,后升任陸軍副總司令。1964年前往南越,歷時8年。回臺灣后受聘為總統(tǒng)府戰(zhàn)略顧問,晉級陸軍一級上將。國民黨七至十一屆中央委員。1974年申請附讀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治宋史及近現(xiàn)代史,著有《泛述古寧頭之戰(zhàn)》,《金門憶舊》等。
胡璉最后的結(jié)局
胡璉1977年6月22日,病逝于臺北,享年七十歲。家屬親友遵從遺命將遺體火化,骨灰靈葬于金門水頭灣海面,并于金城鎮(zhèn)建“伯玉亭”以茲紀念。胡璉原名胡從祿,后改名胡璉,又名俊儒,字伯玉,陜西華州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yè)。在陳誠的土木系部隊中歷任連長、營長、團長,抗戰(zhàn)后歷任旅長、副師長、師長,1944年8月升任18軍軍長,后又升任第12集團軍副司令。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整編第11師師長、18軍軍長、第12兵團副司令。1949年去臺灣,為首任金門防衛(wèi)司令部司令官,兼福建省主席,后升任陸軍副總司令。1964年前往南越,歷時8年。回臺灣后受聘為總統(tǒng)府戰(zhàn)略顧問,晉級陸軍一級上將。國民黨七至十一屆中央委員。1974年申請附讀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治宋史及近現(xiàn)代史,著有《泛述古寧頭之戰(zhàn)》,《金門憶舊》等。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