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有些地區因降雨連續多日,導致發生超警以上洪水,這時候許多地方都會發布相應的防汛應急響應。那么,大家知道防汛四級響應是什么?汛前檢查內容有哪些?一起來看看。
防汛四級響應是什么
防汛四級響應是一般級別(藍色預警),防洪等級分為1級應急響應、2級應急響應、3級應急響應、4級應急響應。某個流域發生特大洪水或多個流域同時發生大洪水,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發生決口等,是1級應急響應。
而防洪的四個等級其實是分為一般級別(藍色預警)、較重級別(黃色預警)、嚴重級別(橙色預警)以及特別嚴重級別(紅色預警)。通常一般級別的就只是還好,不是很嚴重的等級,而如果是黃色預警,那么其實就是較重級別的了,紅色預警就是非常嚴重的級別了。
防洪策略
1949年以來,中國的防洪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20世紀50年代,我們集中力量整治和加固河堤,制定了主要河流的綜合利用規劃,特別是主要河流平原地區的防洪規劃。堤防工程從1949年的4.2萬公里發展到1985年的17萬公里。
疏浚各級河道,開辟淮河、海河新的泄洪通道,建設荊江、東平湖分洪工程河等主要河流的分洪工程,建設官廳水庫、三門峽水利樞紐、丹江口水利樞紐、柘溪水電站等具有重大防洪功能的水利工程。黃河下游、長江中下游、淮河、海河等河流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防洪體系初步形成,既能防一般洪水,又能保重點地區和區域。
戰勝了1954年長江洪水和1958年黃河洪水,取得了黃河汛期40年不決口的卓越成就。但是,目前主要河流的防洪標準仍然較低,許多河流只能防御10至20年一遇的洪水。目前,防洪工程和防洪非工程措施的建設正在繼續,以逐步改善和完善主要河流的防洪體系。
汛前檢查內容
一、防汛組織機構(即:防汛領導組織機構、防汛責任部門、搶險隊伍等)是否健全、指揮調度是否順暢;
二、防汛制度、措施、防汛應急預案是否制定;
三、有關建筑物(施工圍堰、防洪墻等)是否滿足度汛要求;
四、動力、通信、交通、供水、排水、消防等設施是否可靠;搶險物資是否準備到位;
五、對有可能誘發山體滑坡、泥石流、雷擊等災害的作業點,是否撤退人員、是否制定應急措施;
六、對受洪水影響的營地和大型設備是否采取措施;
七、對受洪水危害的施工道路是否有警示標志。
汛期工作
①掌握水情及天氣情況:及時發布有關洪水的氣溫、風、降水、冰雪、水位、潮位、流量等氣象水文情況,預報可能產生的洪峰、增水、洪量等水情,必要時下達警報。
②調度洪水:依據水情和工程情況,以及防汛調度方案,運用已建的各種防洪工程,進行防洪調度。在需要運用分洪、蓄洪、滯洪措施時,及時果斷作出決定,下達命令,按時、按量分洪、蓄洪。
③工程守護:組織防汛人員,不間斷地巡查和防守堤、壩、涵閘等工程,及時發現險情,分析原因,正確判斷,擬定搶護方案,組織搶護。警戒水位以下,一般由專業人員防守,超出警戒水位,組織防汛人員防守。
④應急措施:遇有超標準洪水,在人力不能抗御時,應請示上級同意,按批準的緊急措施方案和規定的程序,及時執行臨時扒口等分洪緊急措施,以盡量減少損失,避免人員死亡。對淹沒區或可能被淹區內居民,進行轉移安置。
⑤搶險:多數險情,都是從小向大發展,出險前多有預兆。勤檢查,早發現,險情易搶護。堤防滲漏險情搶護原則,是臨河截、背河排;護岸搶護主要是固根防沖;穿堤建筑物兩側滲漏,也是前堵、后排,對其滑動險情,主要是加重阻滑(見堤防搶險)。
汛后工作
對防洪工程和防汛工作,進行全面檢查,總結經驗教訓。汛期搶險工程多系臨時性措施,需要重新維修加固;當分洪、蓄洪或其他緊急措施運用后,應作好各項善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