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由于數伏天的天氣關系,我國的各地是有一些禁忌的,這些禁忌事項也成為了大家茶余飯后最愛討論的話題之一。有些朋友不清楚數伏天不能理發嗎?數伏天氣忌諱理發嗎?一起來看看。
數伏天不能理發嗎
能理發,所謂的不能理發只是老一輩的流傳,說三伏天理發死舅舅,許多人表示三伏天理過發,并沒有上述事情發生,三伏天理發對于身體排汗排毒是有好處的。
入伏有什么禁忌
1、三伏天許多人都怕熱,因此常會在密閉額環境中開空調嘛,其實,潮濕悶熱、通風不良的室內容易引起中暑,而使用空調不開窗換空氣,空氣質量會變差,反而會得病。
2、三伏天因為天氣熱,很多人都喜歡吃一些涼的東西降暑,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雖說入伏之后,天氣炎熱,人們喜歡吃生的食品,喝冰冷的飲料,這樣降溫效果奇好,但是人身體受不了。
3、一日三餐,一定要合理搭配,入伏之后要常吃綠色蔬果,切忌吃油膩,如油炸的,燒烤等。
數伏天飲食調理
“入伏”后空氣濕度增大,再加上持續高溫,極易發生“中暑”現象。中醫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
在烹調方面,涼拌、清炒是夏季最佳吃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營養;再輔以適量的醋、醬、蔥、姜、蒜和芥末,可促進食欲和消化外,還抑菌、降脂、調血壓。西瓜、苦瓜、冬瓜、黃瓜、絲瓜、番茄等瓜茄類果蔬有利尿補水的作用,是首選祛暑食物。此外,入伏飲食還要注意增加營養,食物以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煙。
此外,夏天大量流汗會引起鹽分大量流失,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離子儲備量減少,從而影響胃液中鹽酸的生成,不利于鐵和鈣的吸收,所以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鹽。補水湯茶飲料是個不錯選擇。湯類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鈉、鉀、鎂等有機鹽,而茶水可生津提神,減輕疲勞。不過,這些湯茶熱著喝才最能起到解暑的功效,因為溫熱的茶飲能通過舒張汗腺將體表溫度降低1~2℃,消暑效果遠優于冷茶。
三伏天常見問題
一、別太進食忽冷忽熱。
夏季長期待在中央空調屋子里,人體調整工作能力非常容易失衡,出現多種多樣不適感。因而最好是少吹空調,小孩子、孕婦及身患關節炎、風濕病、呼吸系統疾病的老年人就更要留意。即便開,溫度以26℃為宜,確保室內室外溫度差別超出7℃;讓中央空調風往上面吹,防止直吹人體,也要護住頸、背、腹、腰、腿等位置。大量出汗后不必沖冷水澡,以防遭受寒癥濕濁侵蝕。夏季嘴饞生冷食物瓜果蔬菜,非常容易引起胃腸炎。吃冷食時最好是直到食材的溫度貼近人體體溫時再漸漸地吞咽,以防刺激性消化道,且吃的時間最好是挑選氣血最火的晌午到中午3點中間。受涼后,能夠喝紅糖姜茶出汗祛寒。
二、飲食搭配健脾開胃。
一進三伏天,很多人便會遭受“苦夏”的困惑,口淡枯燥,食欲不佳。因而,“健脾開胃”是夏天養生的關鍵。權威專家建議,夏季能夠多吃些苦澀味食材,茄子、苦麻菜、苦蕎麥都能退熱去暑、健脾養胃。但是茄子寒性,身體素質較弱、脾胃虛弱者不應多食。氣溫炎熱,流汗較多,非常容易耗氣量傷陰。因而,益氣養陰的食材也不能少,淮山藥、紅棗、純蜂蜜、連藕、黑木耳全是非常好的挑選。除此之外,雞鵝肉、豬瘦肉等平性或性涼的肉食品也是有補陰健脾養胃、健脾胃滋陰養血的作用。
三、人體去濕氣。
炎熱濕冷的三伏天,身體非常容易被濕濁侵蝕。應對暑濕,能夠按足三里穴,有利于消化吸收水液。用乳40℃溫水泡腳,可去濕氣,還能提升睡眠。還能夠有意出些汗,讓體內濕氣伴隨著汗液釋放出來。多吃健脾化濕的食材也是有協助,紅豆、綠豆、菏葉熬粥,藿香、佩蘭、赤芍煮茶,生生姜切成片熬水,都是有去濕氣之效。非常值得提示的是,綠豆粥干萬不可以當水喝,綠豆寒性,體質虛寒者不可以過多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