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大部分都是跟古代的農業息息相關的。在驚蟄時節的時候,有這么一句農諺“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說的是如果驚蟄這天吹南風,秧苗就要晚一些再播種。驚蟄時節對農業的影響很大,這個時候基本都是農忙的階段。
“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是什么意思
驚蟄有很多關于農業的諺語。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在驚蟄時節吹的是南風的話,那么秧苗就要晚一些播種。吹的是南風的話,就會出現俗話說的到春寒(就是春天會出現冬天的天氣),如果還按時下種就會造成爛秧,所以要遲下種。這是我國勞動人民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優秀經驗。
關于驚蟄刮風的諺語
驚蟄有許多流傳至今的諺語,十分實用。
1、驚蟄吹起土,倒冷四十五。
2、冬雖過,倒春寒,萬物復蘇很艱難。
3、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
4、天氣漸漸寒轉暖,華北田野地化通。
5、春季生產掀高潮,從南到北忙春耕。
6、麥田追肥和澆水,緊跟鋤摟把土松。
7、大麥豌豆向日葵,突擊播種莫再等。
8、大蒜栽種不出九,精細認真管大棚。
9、興修水利好時機,挖溝筑壩打深井。
10、莊稼歉收一年苦,不修水利代代窮。
驚蟄對農業的影響
驚蟄對于農民們來說,是個忙碌的時節。驚蟄的到來是在告訴人們,春耕開始了,驚蟄過后很多農作物開始可以種植了,這時候在提醒人們在趕時間積極做好農業生產。在這個關鍵時節把握好,這樣更加有利于農業獲得大豐收。春耕時間最開始從南方逐漸往后就到了北方地區,基本上我國南方耕種要比北方早半個多月的時間。因此在人們在驚蟄這一天常常喜歡用“春季生產掀高潮,從南到北忙春耕”來形容農忙時節的變化規律。許多節氣都可以起到指導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