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通常來說,超過警戒水位后,防汛工作人員會上堤壩,檢查水位上漲情況和堤身風險。那么,警戒水位是多少米?警戒水位確定基本原則是什么?一起來看看。
警戒水位是多少米
警戒水位
警戒水位沒有固定的標準,因為各地堤壩水位標準有所不同,如長江流域警戒水位是25.00米。警戒水位意味著長江水位已經比多數城市道路高度還要高,保證水位則是國家防總規定的武漢市必須確保的水位。
警戒水位是指在江、河、湖泊水位上漲到河段內可能發生險情的水位,一般來說,有堤防的大江大河多取決于洪水普遍漫灘或重要堤段水浸堤腳的水位,是堤防險情可能逐漸增多時的水位。
警戒水位確定基本原則:
① 警戒水位的確定可參照河段普遍漫灘或堤段開始臨水時的水位。結合工程現狀,堤防工程歷史出險情況等綜合研究確定。
② 警戒水位的確定要與地方經濟實力相結合,要考慮投入與風險的關系,要考慮河灘地與背水側地面高程。工程設防標準高,警戒水位可提高一些,工程設防標準低,警戒水位要低一些。若警戒水位選取過高,緊接著出現保證水位的洪水來臨,使防汛搶險措手不及,造成防汛形勢被動。若警戒水位選取過低,每年汛期發布警戒水位頻繁,使防汛隊伍疲于奔命,形成“有警無險”的概念,產生松懈麻痹思想,反而失去警戒作用。
③ 對于有堤防的河段,水位超過主河槽,流量漫灘至堤防底腳,堤防工程偎堤時的水位應為警戒水位;對有防汛任務而無堤防的河段,可根據河岸險工情況,以洪水上灘或需要轉移群眾、財產時的水位應為警戒水位。
山區學生遇到山洪暴發怎么辦?
(1)暴發山洪,過河要有老師護送。當水深超過膝蓋,單身不能過河;當水流已達齊腰深時,眾人也絕不能過河。如果發生被河水沖倒的意外現象,頭腦要清醒,想辦法抓住河中漂浮物或岸邊樹根、樹杈才有可能脫險。
(2)當山洪漲水很快,老師又不能護送過河,同學們應全部回學校留宿。
(3)暑假在山上割草、鋤地,遇傾盆大雨,進山洞等處避雨時,要預防滑坡、滾石和坍塌現象的發生。
(4)在雷雨天氣里,河谷漲水很快,同學們應向高處轉移,但不能停留在大樹下,也不能跑到山崗的頂部,以避免雷擊傷害。
(5)如果發生電線低垂,不能用手、身體接觸;低垂電線已被河水沖打時,不能在河邊停留,更不能在此過河。這些情況都會發生觸電事故,危及生命安全。
(6)當水深小于一米,水勢漲落不太明顯,小學生必須急著過河時,可由老師組織并采取如下措施:用長繩或書包帶、水壺帶系住每人腰部,呈一字排開,手與手之間要拉緊,同水流方向斜叉過河,減小水流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