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一生有很多“出血”的機會,月經、懷孕、生產、哺乳等生理過程都與血息息相關。因而生活中女性比較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如果貧血情形不嚴重,一般不太有癥狀,但貧血到一定程度,患者就會出現面色蒼白、疲倦乏力、心悸氣短、頭暈目眩等癥狀,嚴重影響生活和健康。那么,缺鐵性貧血吃什么補血呢?
缺鐵性貧血吃什么補血?
1、豬血
豬血又稱液體肉、血豆腐等,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2、蛋白質、氨基酸、鈣、鐵、磷、鋅等營養素,是一種廉價的營養品。豬血中的含鐵量很高,每100g豬血含鐵高達45毫克,比豬肝還高,常吃豬血可以改善缺鐵性貧血,起到補血的效果。另外,豬血也是良好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它的平均蛋白質含量是豬肉的4倍、雞蛋的5倍,其中氨基酸的種類也很齊全,協助補血的同時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
2、動物肝臟
在動物的肝臟中含有豐富的鐵元素,像100克的豬肝里面就含有鐵元素22.6毫克,并且豬肝中的鐵元素易于被人體消化吸收,而且動物的肝臟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可以給人體補充營養,但是重金屬之類的物質也是最容易在肝臟部位沉積,因此不宜多吃動物肝臟。
3、鴨血
鴨血也是補血的理想食品之一。在畜禽血中,鴨血的含鐵量是最高的,其次是雞血,最后才是豬血,并且脂肪含量比豬血低,堪稱“補鐵圣品”。對于鐵需求量較大的人來說,鴨血是最理想的補血食品。
不過,市面上的假鴨血很多,購買時需從這幾點辨認:1)、好的鴨血顏色整體為暗紅色,假鴨血呈磚紅色或咖啡色。2)、真鴨血有稀疏小孔,易碎,而假鴨血很有韌性,不易拉斷;3)、真鴨血有腥味;4)、假鴨血氣孔大,有嚼勁,真鴨血口感細嫩柔滑。
4、紅肉
生肉狀態下,紅顏色越深濃的紅肉,血紅素鐵含量就越高,如牛肉、豬肉、羊肉等,并且這些鐵元素吸收利用率高達20%,對補血有很大幫助。但值得注意的是,紅肉脂肪含量較高,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明顯高于白肉及植物油脂,食用過多會導致膽固醇、飽和脂肪酸等攝入量升高,容易引起多種慢性疾病。因此建議紅肉單日攝入量別超過75g。
5、菠菜
菠菜、紅莧菜、黑木耳都是含鐵豐富的蔬菜。尤其是黑木耳,每100克含鐵185毫克,它被營養學家譽為“葷中之素”,亦是不可多得的補血佳品。雖然植物性食物中的鐵大多是以植酸鐵、草酸鐵等不溶性鹽的形式存在,人體的吸收利用率較低。但是如與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使用,便能將鐵的吸收率提高3~5倍。
6、桂圓
桂圓的糖分含量十分豐富,主要是葡萄糖、蔗糖,可被人體直接吸收,含鐵量也較高,對于提高人體的熱能,補充營養方面效果很好,此外,鐵元素又能促進血紅蛋白再生以補血。實驗研究發現,桂桂圓具有非常強的健腦補腦的功效,《開寶本草》說它能“歸脾而能益智”。
7、桑葚干
桑葚干是目前水果及其制品中含天然鐵最豐富的,每100克含鐵42.5毫克,無愧于水果中“補血果”的稱號。所以,對于血虛體弱、神經衰弱、失眠多夢及長久勞損的人群,用桑葚干泡水或者煮粥都可以起到起到補氣血的作用。
8、葡萄干
葡萄干中的含鐵量是新鮮葡萄的15倍,同時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對于缺鐵性貧血人群來說,是大大的福音。所以,婦女、兒童及體弱貧血者堅持用葡萄干泡水喝,對改善體虛貧血有一定效果。
9、紅棗
《本草綱目》中記載:紅棗味甘、性溫,能夠起到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等作用。這是因為紅棗中含有微量元素鐵和鈣,維生素C、并且含有十多種氨基酸,對氣血不足有較好的改善作用。研究發現,人體血液中血紅素低會特別怕冷,增加鐵元素的攝入量則可以提高身體的耐寒能力。所以,冬季適當吃些紅棗,不但能夠補氣養血,還可以增加抗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