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 ”(月令)的特定節令。一共有二十四個節氣。芒種就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廿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 的產物,它在我國傳統農耕社會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下面來了解一下芒種。
2022年芒種的芒是什么意思
芒種的芒是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可以收獲。《通緯·孝經援神契》:“小滿后十五日,斗指丙,為芒種,五月節。言有芒之谷可播種也。“芒種”二字諧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種”了。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忙著種”,是農民朋友的散播播種。“芒種”到來預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對中國大部分地區來說,芒種一到,是一年中最忙的時節。
北方的風俗有什么
1、送花神
農歷農歷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有迎花神,也有送花神,一迎一送。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2、掛艾草
如果你生活在農村,那么應該就知道艾草是一種到處都能找到的植物,而且它又有驅趕蚊蟲的作用。到了天氣炎熱的五月,細菌滋生的厲害,就是艾草出動的時候了。人們會把艾草從田里割回來,然后擺放在自家的門口,還有些人會把艾草曬干,然后點燃,在屋子里轉上一周,蚊蟲也會被驅趕走。
有關芒種的詩
1、草生芒種后,葉落立秋前。此有沈迷客,窺窺不見天。
2、乙酉甲申雷雨驚,乘除卻賀芒種晴。插秧先插蚤秈稻,少忍數旬蒸米成。